世界骨质疏松日 | 人生不过3万天,不硬硬朗朗的怎么行? -- 山东省莱阳卫生学校
信息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10-20浏览量:次
都说人美在骨不在皮
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肉体
它是我们生命活动不可替代的一个“大零件”
如果真能让我们的身体因此而赏心悦目
那确是锦上添花
如果不能
至少硬硬朗朗~
可是近年来,骨质的疾病也越来越频发。而骨质疏松是各种骨科疾病的常见诱发病,如果能早一点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意识,积累专业的救治常识,那么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悠然自在。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2018年伊始,国家开展了首次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这份专业翔实的调研报告会告诉你,最权威、最科学的骨质疏松防治手段。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和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
此次调查获得的中国人峰值骨量数据为基准,按照国际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即骨密度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2.5个标准差时可诊断骨质疏松症)计算患病情况。
专业的调研报告是最可靠的医学科普来源
骨质疏松症对中老年女性威胁更大
调查显示,我国40-4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
其中,各年龄段男性、女性、农村地区人群和城市地区人群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情况(%)由上至下依次为:
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
骨密度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1-2.5个标准差者称为低骨量人群。
调查显示,我国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32.9%,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46.4%。
其中,各年龄段男性、女性、农村地区人群和城市地区人群低骨量率(%)由上至下依次为:
在未患骨质疏松症的人群中,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34.0%,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57.4%。
居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
调查显示,2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仅为11.7%,其中男性为10.5%,女性为13.0%,城市地区为17.8%,农村地区为8.1%。
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知晓自己患病的比例也较低,40-49岁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为0.9%,5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为7.0%。
2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仅为2.8%,其中男性为2.5%,女性为3.2%,城市地区为5.0%,农村地区为1.5%。5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为3.7%,其中男性为3.2%,女性为4.3%,城市为7.4%,农村为1.9%。
为什么骨质疏松症如此高发呢?
增龄和不健康生活方式是主要原因
50岁以后低骨量率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开始增高,女性尤甚,主要是由于女性在50岁以后多数进入绝经期,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骨量开始出现大量丢失,男性50岁以后雄性激素水平和肌量的下降也导致了骨量的流失。
65岁以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显著增高,主要与增龄所致的多种激素水平异常、肠钙吸收功能下降、维生素D合成和活化不足、肾功能减退和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过高等密切相关。
同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不平衡膳食、静坐生活方式、日照过少、吸烟、饮酒、药物使用等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增加。随着我国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广泛流行,骨质疏松症防控形势将日益严峻。
社会大众对骨质疏松症认知不足
由于低骨量状态和骨质疏松症前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加之公众对骨质疏松症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骨密度检测率较低,大部分居民在骨量下降初期没有采取及时的防控措施,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而在出现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等情况后才发现自己患病。
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预防这可怕的疾病呢?
认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和易发生骨折。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表现,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是骨折。通常在日常负重、活动、弯腰和跌倒后发生。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腰背部、髋部和手臂。骨折及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应注重骨质疏松症的预防,绝经期后的女性及中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骨量积累不容忽视
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岁左右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相当于人体中“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症状与程度也越轻。
均衡饮食促进钙吸收
钙是决定骨骼健康的关键元素。饮食习惯对钙的吸收密切相关,选择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症有益。
日光照射有助于钙吸收
充足的光照会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维生素D对钙质吸收起到关键作用。建议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时间,提倡中速步行、跑步、骑行等多种户外运动形式。
坚持运动预防骨质疏松症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的运动刺激,缺乏运动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症具有积极作度负重运动可以让身体获得及保持最大的骨强度。
预防跌倒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锻炼运动负荷小,能量消耗低,有助于老年人预防跌倒和外。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和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症风险。
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肉体
它是我们生命活动不可替代的一个“大零件”
如果真能让我们的身体因此而赏心悦目
那确是锦上添花
如果不能
至少硬硬朗朗~
可是近年来,骨质的疾病也越来越频发。而骨质疏松是各种骨科疾病的常见诱发病,如果能早一点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意识,积累专业的救治常识,那么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悠然自在。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2018年伊始,国家开展了首次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这份专业翔实的调研报告会告诉你,最权威、最科学的骨质疏松防治手段。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和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
此次调查获得的中国人峰值骨量数据为基准,按照国际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即骨密度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2.5个标准差时可诊断骨质疏松症)计算患病情况。
专业的调研报告是最可靠的医学科普来源
骨质疏松症对中老年女性威胁更大
调查显示,我国40-4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
其中,各年龄段男性、女性、农村地区人群和城市地区人群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情况(%)由上至下依次为:
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
骨密度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1-2.5个标准差者称为低骨量人群。
调查显示,我国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32.9%,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46.4%。
其中,各年龄段男性、女性、农村地区人群和城市地区人群低骨量率(%)由上至下依次为:
在未患骨质疏松症的人群中,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34.0%,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57.4%。
居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
调查显示,2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仅为11.7%,其中男性为10.5%,女性为13.0%,城市地区为17.8%,农村地区为8.1%。
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知晓自己患病的比例也较低,40-49岁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为0.9%,5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为7.0%。
2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仅为2.8%,其中男性为2.5%,女性为3.2%,城市地区为5.0%,农村地区为1.5%。5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为3.7%,其中男性为3.2%,女性为4.3%,城市为7.4%,农村为1.9%。
为什么骨质疏松症如此高发呢?
增龄和不健康生活方式是主要原因
50岁以后低骨量率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开始增高,女性尤甚,主要是由于女性在50岁以后多数进入绝经期,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骨量开始出现大量丢失,男性50岁以后雄性激素水平和肌量的下降也导致了骨量的流失。
65岁以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显著增高,主要与增龄所致的多种激素水平异常、肠钙吸收功能下降、维生素D合成和活化不足、肾功能减退和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过高等密切相关。
同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不平衡膳食、静坐生活方式、日照过少、吸烟、饮酒、药物使用等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增加。随着我国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广泛流行,骨质疏松症防控形势将日益严峻。
社会大众对骨质疏松症认知不足
由于低骨量状态和骨质疏松症前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加之公众对骨质疏松症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骨密度检测率较低,大部分居民在骨量下降初期没有采取及时的防控措施,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而在出现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等情况后才发现自己患病。
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预防这可怕的疾病呢?
认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和易发生骨折。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表现,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是骨折。通常在日常负重、活动、弯腰和跌倒后发生。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腰背部、髋部和手臂。骨折及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应注重骨质疏松症的预防,绝经期后的女性及中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骨量积累不容忽视
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岁左右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相当于人体中“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症状与程度也越轻。
均衡饮食促进钙吸收
钙是决定骨骼健康的关键元素。饮食习惯对钙的吸收密切相关,选择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症有益。
日光照射有助于钙吸收
充足的光照会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维生素D对钙质吸收起到关键作用。建议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时间,提倡中速步行、跑步、骑行等多种户外运动形式。
坚持运动预防骨质疏松症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的运动刺激,缺乏运动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症具有积极作度负重运动可以让身体获得及保持最大的骨强度。
预防跌倒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锻炼运动负荷小,能量消耗低,有助于老年人预防跌倒和外。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和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