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学院招生介绍
信息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9-11-15浏览量:次
赤峰学院是2003年经中国教育部准许,由在社会发展上具有优良信誉的赤峰中华民族师范高等专科与赤峰教育学校、内蒙古自治区电视广播大学赤峰校区、赤峰卫校、内蒙古自治区幼儿师范学校合拼建立的一所多科性大学本科普通高等院校。2008年赤峰造型艺术旅游学校划入赤峰学院。大学坐落于举世闻名的“红山文化”发源地——内蒙古赤峰市,距今60很多年办校历史时间。
大学总占地1112亩,整体规划占地1800亩,总建筑面积23.38万平方,财产总产值10.43亿美元,在其中教学研究实验仪器数值1.52亿美元。有着各种技术专业试验室、实训室、电脑核心、智能化校园网、体育场馆、多功能会议室、历史博物馆、大剧院等智能化教学研究设备。图书管馆藏纸版书籍120.8部书,电子图书61.6千万种,中外文数据库33个。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完善。现有内设机构43个,其中,党政管理部门16个,教辅单位4个,设有蒙古文史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文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建筑与机械工程学院、医学院、口腔医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学院、实践教学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3个教学机构,拥有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中学三个附属单位。
学校拥有文物与博物馆、教育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开设55个本科专业和部分高职高专专业,专业设置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部分专业采用蒙汉两种语言授课。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123人,其中本科生11618人,专科生1330人,硕士研究生68人。另有来自塞内加尔、加纳、苏丹、埃塞俄比亚、乌克兰、肯尼亚、美国、纳米比亚、卢旺达、坦桑尼亚、赞比亚、巴基斯坦等12个国家的留学生107人。形成了专-本-研-留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自治区招生,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供热供燃气方向)、口腔医学、临床医学、蒙医学4个专业实现了一本招生。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99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41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8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3人、硕士学位教师494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26%。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4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6人,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6人,“111”人才工程人选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9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6人,赤峰市“十百千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团队3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5个。
学校以建设高水平的赤峰大学为奋斗目标,以建设具有鲜明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应用型综合大学为办学定位,大力培育以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为代表的具有区域和民族特色的优势学科,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应用性专业体系。其中历史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专门史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等9个专业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是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自治区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口腔修复学”“电磁学”“蒙古语修辞学”等18门课程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学校的红山文化和契丹辽文化研究在国际、国内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
学校突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不断深化学分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构建“尚品德、厚基础、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研究生考取率稳步攀升,就业工作多次受到自治区教育厅的表彰。
学校科研氛围浓厚。“十二五”以来,学校教师主持完成科研项目75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级项目55项,省部级项目430项,有191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奖励,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57余项,发明专利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817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等518部。学校现有“红山文化研究院”、“契丹辽文化研究院”、“西拉沐沦流域文化研究院”、农业科学研究院、“蒙古学研究中心”、“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等研究机构22个。拥有“红山文化暨契丹辽文化研究基地”、“内蒙古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教育创新科研实验教育基地”、“蒙东城市群建设研究中心”、“内蒙古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内蒙古特殊教育中心”等6个自治区级社科研究基地。拥有“高压相功能材料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内蒙古人类遗传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等3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拥有2个“草原英才”工程产业创新创业团队。学校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美国新泽西州肯恩大学、韩国湖南大学、英国拉纳克郡新学院等29所国(境)外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十二五”以来,学校坚持“融入赤峰、服务地方、突出特色,转型发展”的办学理念,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实力逐步增强,发展面貌日新月异。2011年,作为国家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首家被评高校,学校顺利通过评估,并入选全国高校以评促建先进典型案例库。同年,学校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建设单位,填补了自治区文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空白。2013年,学校实施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ISEC项目,引入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模式,有力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2015年,学校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突破口,实现了个别专业的一本招生。2016年,学校凭借在率先转型发展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被确立为全区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同时被列入全国百所“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2018年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获批了教育、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党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秉承“经世致用、立己达人”的校训和“厚德博学、务实创新、开放包容、勤勉奋进”的大学精神,以推进内涵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深入实施转型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内蒙古自治区转型发展试点院校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着力建设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重要的人才培养高地和科技文化创新基地,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有鲜明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应用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迈进!
大学总占地1112亩,整体规划占地1800亩,总建筑面积23.38万平方,财产总产值10.43亿美元,在其中教学研究实验仪器数值1.52亿美元。有着各种技术专业试验室、实训室、电脑核心、智能化校园网、体育场馆、多功能会议室、历史博物馆、大剧院等智能化教学研究设备。图书管馆藏纸版书籍120.8部书,电子图书61.6千万种,中外文数据库33个。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完善。现有内设机构43个,其中,党政管理部门16个,教辅单位4个,设有蒙古文史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文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建筑与机械工程学院、医学院、口腔医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学院、实践教学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3个教学机构,拥有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中学三个附属单位。
学校拥有文物与博物馆、教育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开设55个本科专业和部分高职高专专业,专业设置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部分专业采用蒙汉两种语言授课。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123人,其中本科生11618人,专科生1330人,硕士研究生68人。另有来自塞内加尔、加纳、苏丹、埃塞俄比亚、乌克兰、肯尼亚、美国、纳米比亚、卢旺达、坦桑尼亚、赞比亚、巴基斯坦等12个国家的留学生107人。形成了专-本-研-留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自治区招生,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供热供燃气方向)、口腔医学、临床医学、蒙医学4个专业实现了一本招生。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99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41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8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3人、硕士学位教师494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26%。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4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6人,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6人,“111”人才工程人选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9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6人,赤峰市“十百千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团队3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5个。
学校以建设高水平的赤峰大学为奋斗目标,以建设具有鲜明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应用型综合大学为办学定位,大力培育以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为代表的具有区域和民族特色的优势学科,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应用性专业体系。其中历史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专门史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等9个专业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是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自治区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口腔修复学”“电磁学”“蒙古语修辞学”等18门课程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学校的红山文化和契丹辽文化研究在国际、国内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
学校突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不断深化学分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构建“尚品德、厚基础、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研究生考取率稳步攀升,就业工作多次受到自治区教育厅的表彰。
学校科研氛围浓厚。“十二五”以来,学校教师主持完成科研项目75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级项目55项,省部级项目430项,有191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奖励,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57余项,发明专利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817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等518部。学校现有“红山文化研究院”、“契丹辽文化研究院”、“西拉沐沦流域文化研究院”、农业科学研究院、“蒙古学研究中心”、“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等研究机构22个。拥有“红山文化暨契丹辽文化研究基地”、“内蒙古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教育创新科研实验教育基地”、“蒙东城市群建设研究中心”、“内蒙古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内蒙古特殊教育中心”等6个自治区级社科研究基地。拥有“高压相功能材料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内蒙古人类遗传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等3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拥有2个“草原英才”工程产业创新创业团队。学校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美国新泽西州肯恩大学、韩国湖南大学、英国拉纳克郡新学院等29所国(境)外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十二五”以来,学校坚持“融入赤峰、服务地方、突出特色,转型发展”的办学理念,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实力逐步增强,发展面貌日新月异。2011年,作为国家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首家被评高校,学校顺利通过评估,并入选全国高校以评促建先进典型案例库。同年,学校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建设单位,填补了自治区文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空白。2013年,学校实施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ISEC项目,引入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模式,有力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2015年,学校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突破口,实现了个别专业的一本招生。2016年,学校凭借在率先转型发展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被确立为全区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同时被列入全国百所“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2018年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获批了教育、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党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秉承“经世致用、立己达人”的校训和“厚德博学、务实创新、开放包容、勤勉奋进”的大学精神,以推进内涵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深入实施转型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内蒙古自治区转型发展试点院校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着力建设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重要的人才培养高地和科技文化创新基地,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有鲜明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应用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迈进!
上一篇:赤峰卫生学校招生专业介绍 下一篇: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招生简介
声明:以上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卫校升学网整理发布仅供参考,以上学校相关内容均不代表卫校升学网意见。考生填报志愿请以省教育考试院或学校官方最新公布为准。
择校咨询 留下你的信息,择校老师一对一指导你!
赤峰学院招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