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考知识点随身记第七章(二)
信息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21-10-30浏览量:次
护考知识点随身记第七章(二)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1.足月产指孕满37周而不满42足周分娩者。
2.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动力,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具有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和缩复作用。其中,节律性宫缩是临产的重要标志之一。
3.第二产程中肛提肌收缩力可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内完成内旋转及仰伸等动作。
4.衔接指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5.分娩机制中,贯穿于分娩全过程的是下降。
6.先兆临产的可靠征象是见红。
7.临产的标志:出现阴道血性分泌物或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宫缩(持续30秒,间歇5~6分钟),伴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8.从临产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称为潜伏期,初产妇潜伏期正常约需8小时,超过16小时称为潜伏期延长。
9.从宫口扩张3cm开始至宫口开全称为活跃期,初产妇活跃期正常约需4小时,超过8小时称为活跃期延长。
10.总产程超过24小时为滞产。
11.破膜多发生于宫口近开全时。
12.临产后在宫缩间歇期听胎心,破膜后立即听胎心音,观察羊水情况,同时记录破膜时间。
13.初产妇宫口开至10cm、经产妇宫口开至3~4cm,应护送进产房准备接生。
14.胎头拨露指宫缩时胎头露出阴道口,间歇时又缩回;胎头着冠指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间歇时不再回缩。
15.胎盘剥离的征象:子宫底变硬呈球形,子宫底升高达脐上;阴道少量出血,阴道口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子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16.在胎盘尚未完全剥离之前,助产士切忌用手按揉、按压宫底或牵拉脐带,防止胎盘部分剥离而出血或拉断脐带。胎盘娩出后,按摩子宫减少出血。
17.分娩后应在产房内留观2小时,重点评估子宫收缩情况。
18.新生儿出生后的首要任务是清理呼吸道。
19.早开奶:出生30分钟内吸吮乳房,促进泌乳,预防产后出血。
20.分娩时子宫肌产生规律性收缩称宫缩,是临产后的主要动力,具有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缩复作用三个特点。
21.腹肌和膈肌收缩力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主要辅助力量。
22.矢状缝和囟门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记。
23.衔接指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入盆)。衔接时胎头以枕额径入盆。
24.下降是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
25.见红为分娩先兆。
26.初产妇宫口开全至10cm,经产妇开大3~4cm且宫缩好,可护送产房准备接生。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27.从胎盘娩出至产妇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至非孕期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为6周。
28.未哺乳的产妇一般于产后6~10周恢复月经,哺乳的产妇平均在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
29.产后恢复速记:(子宫)产后1天底平脐,10天降至骨盆里;内膜修复需3周,胎盘附着6周毕;宫颈恢复需4周,宫颈口产前圆形产后一。
30.正常恶露有腥味无臭味,持续4~6周。分为血性恶露(产后3天内)、浆液性恶露(产后4~14天)、白色恶露(产后14天以后)。
31.产后2小时易发生产后出血,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应尤其观察宫缩情况。
32.产后会阴伤口水肿,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如有侧切伤口,采取健侧卧位。
33.母乳钙含量虽然低于牛乳,但钙、磷比例适当(2∶1),钙吸收率高于牛乳。
34.母婴同室指产后母婴24小时在一起,母婴分离不应超过1小时。
35.母乳喂养正确的含接姿势: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都含在婴儿口内,婴儿嘴下方露的乳晕比上方少。
36.造成乳头皲裂的主要原因是婴儿含接姿势不良。发生皲裂后,若症状较轻,可先喂健侧乳房,再喂患侧。每次哺乳后,再挤出数滴奶涂抹于皲裂的乳头、乳晕上,并将乳房暴露在新鲜的空气中。
37.产褥期妇女心理调适包括3期:依赖期为产后1~3天;依赖-独立期为产后3~14天;独立期为产后2周~1个月。
38.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产后4~6周症状明显,病程可持续3~6个月。典型症状是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自责自罪等。
39.新生儿娩出后,采用阿普加评分法(Apgar)判断新生儿有无窒息或窒息的程度。以出生后1分钟时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为依据。8~10分为正常新生儿。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40.产褥期一般为6周。
41.产后第一天子宫底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cm.产后1周,在耻骨联合上可扪到子宫底约妊娠12周大小,产后10天,子宫降至骨盆腔内,腹部检查测不到子宫底,产后6周恢复到正常未孕期大小。
42.未母乳喂养的产妇或未做到及时有效的母乳喂养,通常于产后3~4天因乳房血管、淋巴管极度充盈可有发热,称为泌乳热。(2020)
43.恶露:①血性恶露:持续3~4天;②浆液恶露:持续10天左右;③白色恶露:持续3周干净。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6周,总量约250~500ml。
44.产后2小时内易发生产后出血。
45.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以产后1~2周发病最常见。亦有迟至产后6周发病者。
46.胎盘胎膜残留是晚期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多发生在产后10天左右。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1.足月产指孕满37周而不满42足周分娩者。
2.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动力,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具有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和缩复作用。其中,节律性宫缩是临产的重要标志之一。
3.第二产程中肛提肌收缩力可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内完成内旋转及仰伸等动作。
4.衔接指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5.分娩机制中,贯穿于分娩全过程的是下降。
6.先兆临产的可靠征象是见红。
7.临产的标志:出现阴道血性分泌物或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宫缩(持续30秒,间歇5~6分钟),伴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8.从临产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称为潜伏期,初产妇潜伏期正常约需8小时,超过16小时称为潜伏期延长。
9.从宫口扩张3cm开始至宫口开全称为活跃期,初产妇活跃期正常约需4小时,超过8小时称为活跃期延长。
10.总产程超过24小时为滞产。
11.破膜多发生于宫口近开全时。
12.临产后在宫缩间歇期听胎心,破膜后立即听胎心音,观察羊水情况,同时记录破膜时间。
13.初产妇宫口开至10cm、经产妇宫口开至3~4cm,应护送进产房准备接生。
14.胎头拨露指宫缩时胎头露出阴道口,间歇时又缩回;胎头着冠指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间歇时不再回缩。
15.胎盘剥离的征象:子宫底变硬呈球形,子宫底升高达脐上;阴道少量出血,阴道口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子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16.在胎盘尚未完全剥离之前,助产士切忌用手按揉、按压宫底或牵拉脐带,防止胎盘部分剥离而出血或拉断脐带。胎盘娩出后,按摩子宫减少出血。
17.分娩后应在产房内留观2小时,重点评估子宫收缩情况。
18.新生儿出生后的首要任务是清理呼吸道。
19.早开奶:出生30分钟内吸吮乳房,促进泌乳,预防产后出血。
20.分娩时子宫肌产生规律性收缩称宫缩,是临产后的主要动力,具有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缩复作用三个特点。
21.腹肌和膈肌收缩力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主要辅助力量。
22.矢状缝和囟门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记。
23.衔接指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入盆)。衔接时胎头以枕额径入盆。
24.下降是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
25.见红为分娩先兆。
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 |
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全开。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6~8小时 |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 |
宫颈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需1~2小时。经产妇约需几分钟至1小时 |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 |
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约需5~15分钟, |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27.从胎盘娩出至产妇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至非孕期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为6周。
28.未哺乳的产妇一般于产后6~10周恢复月经,哺乳的产妇平均在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
29.产后恢复速记:(子宫)产后1天底平脐,10天降至骨盆里;内膜修复需3周,胎盘附着6周毕;宫颈恢复需4周,宫颈口产前圆形产后一。
30.正常恶露有腥味无臭味,持续4~6周。分为血性恶露(产后3天内)、浆液性恶露(产后4~14天)、白色恶露(产后14天以后)。
31.产后2小时易发生产后出血,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应尤其观察宫缩情况。
32.产后会阴伤口水肿,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如有侧切伤口,采取健侧卧位。
33.母乳钙含量虽然低于牛乳,但钙、磷比例适当(2∶1),钙吸收率高于牛乳。
34.母婴同室指产后母婴24小时在一起,母婴分离不应超过1小时。
35.母乳喂养正确的含接姿势: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都含在婴儿口内,婴儿嘴下方露的乳晕比上方少。
36.造成乳头皲裂的主要原因是婴儿含接姿势不良。发生皲裂后,若症状较轻,可先喂健侧乳房,再喂患侧。每次哺乳后,再挤出数滴奶涂抹于皲裂的乳头、乳晕上,并将乳房暴露在新鲜的空气中。
37.产褥期妇女心理调适包括3期:依赖期为产后1~3天;依赖-独立期为产后3~14天;独立期为产后2周~1个月。
38.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产后4~6周症状明显,病程可持续3~6个月。典型症状是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自责自罪等。
39.新生儿娩出后,采用阿普加评分法(Apgar)判断新生儿有无窒息或窒息的程度。以出生后1分钟时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为依据。8~10分为正常新生儿。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40.产褥期一般为6周。
41.产后第一天子宫底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cm.产后1周,在耻骨联合上可扪到子宫底约妊娠12周大小,产后10天,子宫降至骨盆腔内,腹部检查测不到子宫底,产后6周恢复到正常未孕期大小。
42.未母乳喂养的产妇或未做到及时有效的母乳喂养,通常于产后3~4天因乳房血管、淋巴管极度充盈可有发热,称为泌乳热。(2020)
43.恶露:①血性恶露:持续3~4天;②浆液恶露:持续10天左右;③白色恶露:持续3周干净。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6周,总量约250~500ml。
44.产后2小时内易发生产后出血。
45.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以产后1~2周发病最常见。亦有迟至产后6周发病者。
46.胎盘胎膜残留是晚期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多发生在产后10天左右。
上一篇:护考知识点随身记第七章(一) 下一篇:护考知识点随身记第七章(三)
声明:以上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卫校升学网整理发布仅供参考,以上学校相关内容均不代表卫校升学网意见。考生填报志愿请以省教育考试院或学校官方最新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