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知识点: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三)
信息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21-10-30浏览量:次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知识点: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三)
我们我们开始第二章 五、六节的学习,内容涉及高血压患者以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护考的同学们可以点击上方收录话题 下的#护士资格考点 订阅确保不迷路。
1.血压水平分类及定义
2.利尿剂常用呋塞米,主要不良反应有电解质紊乱和高尿酸血症。
3.β受体阻滞剂常用阿替洛尔,主要不良反应有心动过缓和支气管收缩,阻塞性支气管疾病病人禁用。
4.钙通道阻滞剂(CCB)常用硝苯地平、维拉帕米,主要不良反应有颜面潮红,头痛,长期服用硝苯地平可出现胫前水肿。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常用卡托普利,主要不良反应有干咳、味觉异常、皮疹等。
6.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常用有:氯沙坦、缬沙坦,注意需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
7.控制性降压在24小时内降压20%~25%,48小时内血压不低于160/100mmHg。
8.高血压急症首选硝普钠。
9.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减轻患者体重,适宜的运动是散步;限制钠盐摄入<6g/d。
10.在降压药用药护理中指导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其目的为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11.高血压发生心力衰竭时给予吸氧4~6L/min,有急性肺水肿时可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6~8L/min。
12.稳定型心绞痛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冠脉管腔狭窄和(或)部分分支闭塞。
13.稳定型心绞痛
①疼痛部位:以胸骨体中段或上段,可波及心前区。
②疼痛性质:常为压迫感、发闷、紧缩感也可为烧灼感,偶可伴有濒死感。
③持续时间:多在3~5分钟内,一般不超过15分钟。
14.稳定型心绞痛可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是最有效、作用最快终止心绞痛发作的药物。
15.血心肌坏死标记物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增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
16.血清心肌酶测定出现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肌酸磷酸激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升高,其中肌酸磷酸激酶是出现最早、恢复最早的酶。
17.心肌再灌注是一种积极治疗措施,应在发病12小时内,最好在3~6小时内进行。
18.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发生于病后1~2天内,前24小时内发生率最高,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室颤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19.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禁止使用洋地黄制剂。
20.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源性休克:疼痛时血压下降,如疼痛缓解时,收缩压<80mmHg,同时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数、尿量减少、反应迟钝,则为休克表现,常于心肌梗死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
21.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宽而深的异常Q波;S-T段抬高,T波倒置。
22.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绝对卧床,避免诱因减少疼痛发作;合理饮食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总热量不宜过高。
23.目前我国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4.高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25.高血压脑病以脑部症状和体征为特点,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抽搐,甚至昏迷。
26.高血压急症:患者血压明显升高,>180/120mmHg,患者出现累及心脑肾等靶器官的表现,少数舒张压持续≥130mmHg,伴有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视盘水肿,肾脏损害突出,需及时控制。
27.高血压亚急症:血压升高,但不伴有靶器官损害。
28.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脑血管并发症,如脑出血,易致死。
29.高血压用药原则:小剂量开始,优先长效制剂,联合用药,个体化。
30.常用降压药:利尿剂(呋塞米),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ACEI(卡托普利),ARB(氯沙坦)。
31.高血压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适量蛋白、高钾、高钙、高纤维素食物,每天食盐≤6g。
32.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应指导患者改变姿势时动作宜慢,特别是从卧位、坐位起立时;选择在平静休息时服药,服药后应休息一段时间再进行活动。
33.一旦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应平卧、下肢抬高,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34.心绞痛疼痛位置在胸骨中上段,性质为压迫性、紧缩性,持续3~5分钟,不超过15分钟;冠状动脉造影可确诊。
35.心绞痛发作时立刻休息;含服硝酸甘油(可直接扩张冠状动脉),服药后应平卧,以防低血压的发生。
36.冠状动脉最常见的梗阻部位为左前降支。
37.急性心肌梗死指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基础上,心肌缺血达20~30分钟以上。
38.急性心肌梗死最早、最突出的症状:疼痛,达数小时或数天,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39.室颤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40.室颤的先兆: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早、RonT现象。
41.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42.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应绝对卧床,12小时内避免搬动,第三天可床边活动。
4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主要的护理诊断为疼痛,可用吗啡止痛。
44.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
①肌红蛋白:有助于早期诊断;
②肌钙蛋白I或T: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指标;
③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所特有,是最特异的酶;
④肌酸磷酸激酶(CPK):出现最早、恢复最早的酶。
45.心肌梗死急性期持续吸氧4~6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
46.常用溶栓药物:尿激酶(UK)、链激酶(SK)。
我们我们开始第二章 五、六节的学习,内容涉及高血压患者以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护考的同学们可以点击上方收录话题 下的#护士资格考点 订阅确保不迷路。
1.血压水平分类及定义
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β受体阻滞剂常用阿替洛尔,主要不良反应有心动过缓和支气管收缩,阻塞性支气管疾病病人禁用。
4.钙通道阻滞剂(CCB)常用硝苯地平、维拉帕米,主要不良反应有颜面潮红,头痛,长期服用硝苯地平可出现胫前水肿。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常用卡托普利,主要不良反应有干咳、味觉异常、皮疹等。
6.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常用有:氯沙坦、缬沙坦,注意需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
7.控制性降压在24小时内降压20%~25%,48小时内血压不低于160/100mmHg。
8.高血压急症首选硝普钠。
9.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减轻患者体重,适宜的运动是散步;限制钠盐摄入<6g/d。
10.在降压药用药护理中指导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其目的为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11.高血压发生心力衰竭时给予吸氧4~6L/min,有急性肺水肿时可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6~8L/min。
12.稳定型心绞痛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冠脉管腔狭窄和(或)部分分支闭塞。
13.稳定型心绞痛
①疼痛部位:以胸骨体中段或上段,可波及心前区。
②疼痛性质:常为压迫感、发闷、紧缩感也可为烧灼感,偶可伴有濒死感。
③持续时间:多在3~5分钟内,一般不超过15分钟。
14.稳定型心绞痛可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是最有效、作用最快终止心绞痛发作的药物。
15.血心肌坏死标记物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增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
16.血清心肌酶测定出现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肌酸磷酸激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升高,其中肌酸磷酸激酶是出现最早、恢复最早的酶。
17.心肌再灌注是一种积极治疗措施,应在发病12小时内,最好在3~6小时内进行。
18.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发生于病后1~2天内,前24小时内发生率最高,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室颤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19.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禁止使用洋地黄制剂。
20.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源性休克:疼痛时血压下降,如疼痛缓解时,收缩压<80mmHg,同时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数、尿量减少、反应迟钝,则为休克表现,常于心肌梗死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
21.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宽而深的异常Q波;S-T段抬高,T波倒置。
22.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绝对卧床,避免诱因减少疼痛发作;合理饮食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总热量不宜过高。
23.目前我国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4.高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25.高血压脑病以脑部症状和体征为特点,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抽搐,甚至昏迷。
26.高血压急症:患者血压明显升高,>180/120mmHg,患者出现累及心脑肾等靶器官的表现,少数舒张压持续≥130mmHg,伴有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视盘水肿,肾脏损害突出,需及时控制。
27.高血压亚急症:血压升高,但不伴有靶器官损害。
28.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脑血管并发症,如脑出血,易致死。
29.高血压用药原则:小剂量开始,优先长效制剂,联合用药,个体化。
30.常用降压药:利尿剂(呋塞米),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ACEI(卡托普利),ARB(氯沙坦)。
31.高血压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适量蛋白、高钾、高钙、高纤维素食物,每天食盐≤6g。
32.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应指导患者改变姿势时动作宜慢,特别是从卧位、坐位起立时;选择在平静休息时服药,服药后应休息一段时间再进行活动。
33.一旦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应平卧、下肢抬高,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34.心绞痛疼痛位置在胸骨中上段,性质为压迫性、紧缩性,持续3~5分钟,不超过15分钟;冠状动脉造影可确诊。
35.心绞痛发作时立刻休息;含服硝酸甘油(可直接扩张冠状动脉),服药后应平卧,以防低血压的发生。
36.冠状动脉最常见的梗阻部位为左前降支。
37.急性心肌梗死指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基础上,心肌缺血达20~30分钟以上。
38.急性心肌梗死最早、最突出的症状:疼痛,达数小时或数天,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39.室颤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40.室颤的先兆: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早、RonT现象。
41.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42.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应绝对卧床,12小时内避免搬动,第三天可床边活动。
4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主要的护理诊断为疼痛,可用吗啡止痛。
44.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
①肌红蛋白:有助于早期诊断;
②肌钙蛋白I或T: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指标;
③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所特有,是最特异的酶;
④肌酸磷酸激酶(CPK):出现最早、恢复最早的酶。
45.心肌梗死急性期持续吸氧4~6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
46.常用溶栓药物:尿激酶(UK)、链激酶(SK)。
声明:以上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卫校升学网整理发布仅供参考,以上学校相关内容均不代表卫校升学网意见。考生填报志愿请以省教育考试院或学校官方最新公布为准。